寬心等待孩子的進步──關於注音符號的學習
幸恩之前讀了兩年大班,第一年在私幼,老師有教注音符號;第二年到公幼,學校強調正常化教學,不教注音符號,而我也沒有意識到,大部分的孩子在上小學前幾乎都學過注音符號,想說等上一年級再跟著學校老師的進度來學即可,所以公幼老師不教,我也沒有自己教或讓幸恩上正音班,結果初上小一的幸恩,在學習注音符號上遇到一些挫折,幾個相似音常常搞混,二聲、三聲也常判斷錯誤,小考成績在六七十分間徘徊,不盡理想。
幸恩學習能力一向不差,我完全沒有料到注音符號對她來說會是個困難與挑戰,當我看到幸恩的小考考卷被老師打六十幾分時,我著急了,心想:「該怎麼幫助幸恩把注音符號學好呢?」我開始在晚上利用聽寫的方式,讓幸恩練習拼音。幸恩因不太熟練拼音,常會寫錯聲調或注音符號,這讓她感到挫折、氣餒,進而大發脾氣,而我也因焦慮幸恩怎麼出錯率如是高,而無法平心靜氣陪伴幸恩學習。我們母女倆各自帶著情緒坐在書桌前互動,你大概可以猜測得到那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怎可能達到多好的學習成效?
我頓時陷入「災難性想法」中,不自覺的放大了問題的嚴重性,想著如果我自己無法維持平穩情緒來教幸恩,是不是該把幸恩送去可信任的安親班加強課業?由外人來教,孩子應會受教許多,不會像在媽媽面前習慣抱怨、耍賴。總不能任由孩子在一開始打地基的學習階段就學不好,那往後的學習不就更為挫折連連?且學習成就不高,是不是也會大大降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與熱忱?而對學習沒了熱情的孩子,學業表現只會更糟,不是嗎?這豈不進入了一個無止盡的惡性循環中?我可不想看到這樣的景況發生在我家孩子身上啊!
後來想想,覺得自己真是挺可笑,孩子尚未進小學前,我多麼有理想性的希望孩子有多一些玩耍、探索、甚至發呆的時間,而不是將大把的時間花在準備考試、寫測驗卷上,所以打定主意不讓低年級的幸恩下午繼續上安親班,可是怎麼我一看到幸恩尚待加強的國語成績,心就慌了?原本堅持的教養想法就這麼禁不起考驗?就算孩子在注音符號的學習上有需補強,難道我自己真的教不來,非得把孩子送往安親班?這樣做是不是只是想避免因督導課業而產生的親子衝突?只一味圖自己教養上的便利輕鬆?
孩子若真的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我就該想方設法的陪她一起解決問題。就算在指導孩子課業的過程中,親子間產生一些情緒上的摩擦,那也是我當面對並從中反省、調整的,而不是很偷懶的把孩子送往安親班,把父母該負起的教養大責推向他人。
想清楚後,我的心便安定了下來,再來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協助幸恩學好注音符號?幸恩畢竟才只是個七歲大的孩子,我一開始卻把她當成大孩子在看待她的學習,她排斥我考她聽寫,因為很無聊、一點都不有趣。於是,我改變方式,和她玩遊戲。我拿出注音符號圖卡,唸出一個字詞,讓她找出圖卡、拼出音。她缺乏信心,怕拼錯,我就吆喝弟弟定軒一起來玩找注音符號圖卡的遊戲。有弟弟陪同,更添樂趣,且有弟弟在,幸恩會覺得自己懂得比弟弟多,會對自己較有信心,甚至會想當小老師、教弟弟。寓教於樂,讓幸恩不排斥學習。
另外,起初因急著想看到幸恩的注音符號成績有長足的進步,變得無法輕鬆看待她的錯誤,她一答錯,我就心急、動氣,無法和顏悅色的指導她,弄得學習氣氛很僵、很不愉快,導致學習成效也不彰。後來,我要自己先穩住,我問自己:「是要如是打壞孩子的學習胃口,只為要求孩子得到好成績?還是想好好呵護孩子的學習熱情與興趣?」答案當然是後者!那麼,我就要放下對分數的焦慮,因為我一焦慮,敏感的幸恩馬上就會感受到,自然就會影響她學習的情緒,這我可不樂見;反之,若我輕鬆看待幸恩的學習成就,便不會一直著眼在「怎麼教了好幾次了還學不會?」或是「我求學時代一向學業優異,功課不必爸媽操心,怎麼我的孩子並非如此?」這些點上,這樣我和幸恩都會比較快樂。
幸恩是個需要很多鼓勵的孩子,她一有小小的進步,我就大大的讚美她,增強她的信心,她就學得更起勁;而她時常犯錯的部份,像聲調二聲、三聲分不清,「ㄥ」和「ㄣ」及「ㄠ」和「ㄤ」也容易混淆,這些錯誤我盡量平常心看待,並且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的教她,我在心裡給自己正增強:「幸恩有我給她的遺傳基因,她的學習能力不會有問題,只是有些領域或科目,需要給她多一點的時間學習,等待她開竅。」
我後來甚至不再著重於課本內容的精熟練習,只要幸恩願意拿起繪本或讀本自行閱讀,她就是在練習注音符號的拼音,也是在培養獨立閱讀的興趣與能力,這會比不斷寫自修與測驗卷來得有意義許多許多。
小學一年級前十週的注音符號集中學習已經過去,幸恩的注音符號雖說不上突飛猛進,但持續緩緩進步中。目前幸恩開始學國字,我們親子複習功課的重點不再聚焦於注音符號,這讓人大大鬆了一口氣。幸恩喜歡國字勝於注音符號,且幸恩在國字的學習上較無礙,成績提升許多,這增強她不少信心。
我在幸恩學習注音符號這個歷程裡,得到很深的領會,那就是孩子的成長與進步逼迫不來,孩子自有其學習速度,需要大人寬心等待。正如凌拂在《山童歲月》一書的作者序中所言:「現實裡的成長可不是虛擬的戲文,立竿見影,一日裡便歷盡種種分曉。」這話深深打動著我,也讓我不斷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過於急切,忘了成長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幾?我是不是也總熱切盼望孩子在我的引領下,進步的幅度大到顯而易見?如果見不著孩子立即彰顯的成就,便以為在其生命幽微處,沒有任何變化正悄然進行?凌拂的話不斷在我心迴盪,她說:「我真正要傳遞的訊息,是一種情境的等待。有時候,我不以為老師敎了某些知識或者技巧,孩子沒有立即呈顯或者表現出來,就表示孩子沒有學會;同時,我也不以為所有的學習,都應該在一次裡完成,或者在一次裡驗收。…結果到底如何,只能等待,遙遙忽忽,甚至有可能完全無解,不知密碼會在何處啟動。情境未到的時候急不得。面對孩子我們常期望立竿見影,事後返觀,『急』只是我們內在的無明。」真是一段充滿智慧的語言,我領受在心,時時拿來自我提醒。
我也喜歡音樂家爸爸應志遠的教養觀:「我希望孩子喜歡上學,對求知保持新鮮感,以自己的進度去追求知識。」是的,幸恩,媽媽希望妳每天快快樂樂的上學,打從心底覺得學習饒富興味。媽媽會要求妳課業要有一定水準的表現,媽媽尤其看重閱讀力的培養,因為每一個領域的學習,都會與閱讀力產生關聯,閱讀力不夠,讀起書來就會分外吃力;而只要妳閱讀力夠,往後想往哪一個領域去探究、鑽研,妳都會有很好的底子去帶領妳。不過,雖然媽媽對妳在學習上會有所要求,但不要妳每次考試100分,也不要妳往後的求學生涯活在追求分數與排名裡,媽媽不希望妳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念書,而是真心享受求知的樂趣。也盼妳在求知的歷程中,能夠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與讀書方法,並慢慢找到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他日在人生舞台上盡情揮灑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這段探尋的過程媽媽會陪在妳身邊,協助妳,鼓舞妳,給妳力量,也深深祝福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